近日,教育部官网对于《关于积极推进“有效监管下的校服市场化”的提案》进行答复时明确,将着力解决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强制购买、价格偏高、款式品类过多、变动频繁、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。
此前,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对规范校服市场、校服质量标准、校服质量检查、学校选用管理、校服采购管理及监督惩处机制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。
家长学生参与度普遍不足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有政协委员坦言,当下我国校服市场依然存在“品牌集中度低、地方垄断、关系经济、质量参差不齐、监管难度大、生产成本持续攀升、库存积压风险大”等问题。
有政协委员建议,积极推进“有效监管下的校服市场化”、建立校服专业市场及完善的监管制度和安全平台,“坚持校服行业的科学管理;充分发挥市场在校服配置中的关键作用;解除类似“最高限价”“本地设厂”等不合理规定,让校服在各个区域自由交易,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。
据报道,目前国内校服的采购机制主要有政府入围、学校采购、家委会采购、财政采购与市场化零售等五种模式。模式各有利弊,但共同点是终端消费者即家长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足。
采购校服时要符合相关标准
教育部指出,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,是培养团队意识、传播平等精神的有益方式,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审美功能。校服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,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高度重视校服质量和校服管理,开展了一系列工作。
教育部《意见》的重点有这些:
第一,校服采购单位在采购校服时要符合相关标准,并在合同中标明校服执行标准。从现实中来看,这条是学校要注意的。
第二,校服供应和验收应实行“明标识”制度,各校服厂家购买的校服,要具备齐全的成衣合格标识,并有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本批次成衣质量检验合格报告。显然,这是需要校服厂家以及部分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注意的,大体应该是“谁供应、谁负责”的原则。
另外还有两条也值得学校注意。一是在校服的选用上,学校应该深入论证,并且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,保证学生是自愿购买校服;二是校服的款式一经选用要保持相对稳定,减少家长重复支出。
规范中小学生校服选用采购工作,着力解决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强制购买、价格偏高、款式品类过多、变动频繁、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;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探索建立校服信息管理服务长效机制。
公司官网http://www.ciipnn.top尺品服饰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